当前的位置: 客车导购> 用户新闻> 微枢纽 公共交通枢纽发展的新思路

微枢纽 公共交通枢纽发展的新思路

发布时间:2019-07-30 15:59:07 来源:客车网
  客运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之一,为车辆和乘客的停留、中转和换乘提供服务,对改善整个交通系统功能,提高运营效率和解决乘客的出行换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。“微枢纽”模式是客运交通枢纽的补充,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特别是交通设施用地的紧张局面。

  概念

  “微枢纽”最早出现在上海市五角场地区,通过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布置常规公交站、大巴上下客点、出租车停靠点、小客车上下客站、自行车停放点及共享单车停放点,完善轨道与公交站点接驳,并通过多方式的短距离换乘来减少公交步行和换乘时间,提高公交吸引力。

  案例

  上海苏宁广场微枢纽

  该枢纽位于四平路西侧苏宁广场门口,可以实现轨道交通、公交、出租车和非机动车等四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。公交站台长25m,出租车站台长24m,周边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,出租车在规定的泊位进行上下客,设施利用率较高。  东方商厦(黄兴路)微枢纽

  该枢纽位于黄兴路西侧东方商厦门口,可实现公交车、出租车和非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。公交站台长15m,出租车站台长24m,微枢纽以服务东方商厦客流为主,出租车和公交车站之间的换乘客流较小,出租车泊位的设置主要用于规范上下客秩序,减少出租车停靠对道路交通的影响。  微枢纽特点

  占地面积小

  与公交首末站等换乘枢纽占地较大不同,微枢纽利用道路人行道及其周边少量用地集约化布置,不需单独征地。

  出行方式多

  至少3种交通换乘方式,且必须含轨道交通、常规公交、BRT、有轨电车、机场大巴、旅游大巴等公共交通中的一种方式。

  步行距离短

  相邻两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步行距离宜控制在30m范围内,任意两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100m。

  布局灵活

  在公交线路较多或换乘交通方式较多时,可纵列式或横列式布置相关站台、停车点,以减少占地并方便换乘。

  信息共享

  布置综合信息发布牌,整合轨道线路及到站时间、公交线路换乘及到站时间、停车泊位信息、路网运行情况等多种交通方式信息提供给公众。

  适用地点

  微枢纽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,高效利用土地资源,在选址上应考虑与周边地块的开发性质、线路规模和相关服务设施的关系,根据客运交通枢纽和既有微枢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在后续微枢纽的选取上应考虑如下影响因素。

  布局选点方面

  全市范围内新建和现有的轨道交通车站,公共活动场所、商业场所、医院、居住区等重点片区,原则上应考虑设置微枢纽,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。

  平面关系方面平面布局上:微枢纽在空间范围内应保持整体性,避免与机动车出入口重叠;与交叉口关系:位于交叉口进口道附近的微枢纽应设置在最大排队长度范围之外,位于出口道的微枢纽应满足道路设计相关要求;与服务设施的关系:微枢纽的设置应避免与服务设施相冲突;线路规模上:3条及以上公交线路可以考虑设置微枢纽。

  “交通微枢纽”的提出给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的发展的提供了新的思路,无需独立用地,将轨道站、公交站、出租车站、自行车停放点等集中在一定范围内,减少和道路通行车辆的相互干扰,辅以清晰、易辨识的标志,实现不同方式、不同方向、不同层级之间的便利衔接和换乘,最终达到高效整合利用资源的作用。

分享到:
咨询建议
最新资讯
同品牌车型 更多
客车品牌